導語
Introduction
今年,沒能一個品牌能實現利潤和銷量的雙贏。
作者丨康 琴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朱錦斌
降價是今年汽車行業的主旋律。
從1月特斯拉推出進入中國以來最大幅度的降價,到2月2023款比亞迪秦PLUS DM-i冠軍版車型起售價降至9.98萬元,再到3月湖北對東風系產品開啟政企聯合的大規模補貼,以及眾多車企和地方政府的陸續跟進,一步步將今年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推向更加“白熱化”的階段。
尤其是3月初湖北的天價補貼,已經不僅僅是汽車行業的關注焦點,更成為全國財經新聞和社會新聞的熱點話題。
與此同時,在早前2023款秦PLUS DM-i起售價降至10萬元以內之后,近期上市的3款新車一汽豐田BZ3、Aion Y Younger和全新一代傳祺GS3·影速價格也有微妙的變化,又引發了關于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在價格上爭奪主導權的思考。
那么湖北為何會成為最先出手的地方政府,油車與電車兩者中究竟誰將主導汽車市場的價格?圍繞上述兩個熱點話題,產生了一系列的疑問。
帶著這樣的疑問,汽車公社在攜手大眾侃車、天天汽車、汽研社,采取四城連線直播的方式,就今年的價格戰、油車和電車誰對未來汽車行業擁有更大定價權等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討論。
全面價格戰早已開啟
3月,湖北人民購買東風旗下的東風本田、東風風神、東風日產、嵐圖、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東風富康等7個汽車品牌在武漢經開區生產的56款燃油及新能源車型,可享受最高9萬元的補貼。此外,在武漢設廠的上汽通用旗下部分車型也參與此次補貼。
其中,雪鐵龍C6的補貼力度最大,以官方售價為21.19萬元的C6共創版車型為例,目前裸車價僅需12.19萬元。
消息一出就幾乎刷爆了整個汽車圈,在大幅降價的推動下,湖北東風系產品的經銷商門店熱鬧非凡,訂單接到手軟。
對此,有兩種非常極端的聲音,一是說湖北政府和地方車企都瘋了,另一種則是說,這樣大力度的優惠,是不是因為包括雪鐵龍和標致在內的東風系企業快要撐不下去了。
實際上,湖北政府和車企會進行史無前例的大促銷,與今年車市的大背景有關。
在度過疫情的三年“保護期”后,今年各大車企都無法用疫情或者缺芯作為表現不理想的借口,加上年初特斯拉和比亞迪已經拉開了“價格戰”的序幕,7月1日全國國六B排放標準的切換也日益臨近,想要在今年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先機,就必須有所行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汽車產業又是湖北省第一大支柱產業,以2021年相關數據作為參考,湖北汽車產業營業收入6941.77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的14.1%。
同時,湖北也是全國汽車產業鏈條最完整、集群最突出的省份之一,集聚25家頭部整車廠、1400多家零部件企業、1578家汽車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直接和間接帶動了數百萬人的就業。
或許,正是在經濟和就業等重重壓力之下,為了有效地拉動當地汽車行業的發展,湖北政府選擇主動出手。
對于雪鐵龍和標致在內的東風系企業來說,面對今年新能源的來勢洶洶和越發殘酷的市場環境,也得拋開利潤,先談生存,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過去幾年積壓的庫存,特別是部分傳統燃油車庫存要面臨國六A排放標準車型被淘汰的窘境,所以6月30日前必須全部清理。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庫存問題,也可以回籠資金,進行新車型的開發和推廣營銷。
從現有的數據來看,補貼出臺后,湖北的汽車消費市場的確產生巨大的拉升效果。3月6日,武漢經開區召開穩定大宗消費工作座談會披露,3月1日起東風本田在湖北的25家特約店五天共達成訂單1469輛,日均294輛,較2月增長359%。
而補貼力度方面,其實除了雪鐵龍C6和C3-XR的優惠確實偏高外,其他車型的補貼金額都相對正常。
比如,對于標致508,政府和企業均補貼或優惠2萬元,而后者正常銷售時優惠金額也在2萬元左右,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還有東本的Inspire政府和企業各補貼2.5萬元,UR-V兩者共補貼6.8萬元,嵐圖夢想家補貼4萬元,風神奕炫Max優惠2萬多元,都在正常的價格體系范圍內。
由此來看,補貼金額可達9萬元的雪鐵龍C6只能算是極個別的特殊情況,但并不能后續該車就會加速離場。
至于湖北這一舉動會是否會引起全國范圍內全面的價格戰,其實也是偽命題。
早在湖北出手之前,很多地方就已經遮遮掩掩地開始行動了,比如一汽內部購車價、上汽內部購車價。早在特斯拉降價之后,就有不少車企從定金、配置、權益、終端等不同層面進行變相的降價和補貼。
不過,在有湖北的先例之后,的確有部分原本還處于猶豫和掙扎狀態的政府和企業應該會陸續主動跟進,因此湖北政企的聯合補貼算是加速了價格戰的進程。
油電爭奪定價權
在這場正在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中,頗令人關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油車與電車對汽車定價權的爭奪。
眾所周知,此前因插混和純電車型的價格普遍高于傳統燃油車,因此汽車行業的價格主要由油車主導。但近年來得益于電車普及率的提高,生產規模的擴大,電車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特別是今年在目前國內新能源三家頭部企業——特斯拉、比亞迪和埃安的帶領下,電車正與油車就定價權展開激烈的爭奪。
為何是這三家呢?
在今年大幅官降之前,特斯拉旗下兩款國產車型的價格一直相對較高,保持在20萬元以上。以Model 3為例,與同等尺寸的豐田凱美瑞相比,前者明顯更貴,但今年1月降價之后,兩者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有消息稱,未來Model 3起售價會下調至19.98萬元,屆時就真的將與凱美瑞主銷車型的價格帶完全重合。
比亞迪主要聚焦于DM-i所在插混領域,在這一細分市場中它巨大的體量已擁有較大的話語權,特別是2023款秦PLUS DM-i起售價降至10萬元以內,更是生產了較大的沖擊。
與前兩者相比,埃安的產品則主要處于10-25萬元的區間內,這也是目前新能源最主流的戰場。參考早前特斯拉和秦PLUS DM-i的價格變動產生了較大反響,純電車型Aion Y Young版起售價下拉至11.98萬元,大概率也會在其所在的細分領域引起轟動。
兩年前,憑借著將純電車型的價格下拉到主力消費區間,Aion Y上市后改變了埃安的成長軌跡,讓后者從一個小眾品牌成長為僅次于比亞迪和特斯拉的電動品牌,2022年埃安總銷量達到27.4萬輛,其中僅Aion Y一款車就貢獻12.1萬輛,在前者中的占比達到44.0%。
由此不僅令人好奇,這一次Young版11.98萬元的售價又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正如前文所說,在今年殘酷的市場環境中,沒有一個品牌是可以既有銷量又有利潤。Young版的到來,應該就是今年埃安要確保市場份額市場的表現之一。如果在Young版等產品的帶動下,今年埃安的總銷量能達到40-50萬輛,那么其就如特斯拉和比亞迪一樣對新能源乃至整個乘用車市場擁有較高的影響力。
再從油車和電車兩大市場來看,雖然由于依舊在市場中占有更大的份額,兩三年內前者依舊擁有更大的定價權,但隨著電車份額的不斷擴大,消費者認可度的逐漸提高,成本的持續下探,尤其是近期鋰電池價格的降低,未來電車的價格還有下降的空間。
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今年無論是特斯拉、比亞迪還是埃安,都已主動出擊。而面對電車的不斷試探,油車當然也會做出反擊,比如3月8日全新一代傳祺GS3·影速的起售價就僅為8.58萬元。
接下來,油車和電車在價格上的博弈還會長期存在,隨著越來越多如Aion Y一般致力于實現“油電同價”車型的上市,會加速新能源的普及率,也會為電車在價格上爭得更大的話語權。
原文標題 : 全面價格戰,油電誰主導定價權 | 直播說